一个任那些对立吗?当人们发现我是学科学和宗教的时候,他们经常这样问我。作为一名宗教研究教授,我特别喜欢那些宗教和科学看似对立,但实际上却交织在一起的地方。我认为多元宇宙就是其中一个地方。这可能会让人感到惊讶,因为多元宇宙经常被用作反对上帝存在的论据。
多元宇宙假说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就出现了,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物理学家们发现了暗能量,即宇宙常数,它才获得了关注。当涉及到电子的质量或核力的强度时,几乎任何其他值都会阻止我们所知道的生命的出现。至于宇宙常数,几乎任何其他值都会阻止宇宙本身的出现。因此,这一发现迫使物理学家面对一个他们几十年来一直回避的问题:为什么宇宙如此适合我们的存在?最弱的回答是,这只是一个残酷的事实。如果自然界的常数有任何不同,那么我们就不会在这里问我们为什么在这里。最有力的答案接近有神论:宇宙常数小得令人难以置信,一定是一个像上帝一样的微调器把它塑造出来的。
但也许还有另一种解释。物理学家史蒂文·温伯格(Steven Weinberg)认为,多元宇宙解释了我们的存在,而无需求助于宇宙外的创造者,因为如果有无限多个宇宙,那么每个可能的值都在某个地方。我们只是碰巧生活在其中一个适居宇宙中,那里的常数刚好合适,但还有无数个其他宇宙的常数不合适。除了温伯格之外,其他物理学家,如劳伦斯·克劳斯、斯蒂芬·霍金和伦纳德·苏斯金德,都认为多元宇宙将上帝作为解释原理而消失。
如果我们只关注古典有神论的父神,我们可能会错过从多元宇宙场景中出现的神。
当然,多元宇宙并不能证明上帝的存在是错误的。有神论者总是可以争辩说上帝创造了创造宇宙的多元宇宙。但在我看来,似乎还有其他类型的神从众多的多元宇宙场景中浮现出来——如果我们只专注于证明或否定古典有神论的父神,我们可能会错过这些意想不到的人物。
举个例子,在模拟的宇宙场景中,众神重生为无所不能的技术人员,运行着模拟。或者Tegmark的数学宇宙,在这个宇宙中,所有数学上可能存在的宇宙的无限副本必然存在,而神圣的原则就是数学本身:所有数学上可能存在的宇宙的超越、永恒、无限生成的源泉。或者在更常见的多元宇宙理论版本中——如暴涨理论、量子理论、超弦理论和火焰理论——创造者变成了一个无所不在的、内在的、物质能量的原理,无论它是以暴涨理论、量子真空理论、景观理论还是一种支配一切的暗能量的形式出现。在这些多元宇宙的宇宙论中,我们发现了一个创造性的原则,那就是不断进化的宇宙本身。这种将上帝与物质宇宙等同起来的神学,在历史上被称为泛神论。
一个尽管各种泛神论可以在印度哲学、佛教宇宙论和古希腊斯多葛主义中找到,但这种观点也有它的现代科学先驱。就在17世纪之交,哲学家佐丹奴·布鲁诺(Giordano Bruno)提出,一个无限的上帝只能创造一个充满无限世界的无限宇宙。布鲁诺的宇宙是上帝的无中介的倾泻——不是进入宇宙,而是作为宇宙。布鲁诺意识到这个无限的宇宙和它的无限世界是万物之源,万物的生命,万物的终结,或者换句话说,“上帝”。由于将创造者和造物等同为异端邪说,布鲁诺被宗教裁判所处决。几十年后,哲学家巴鲁克·斯宾诺莎(Baruch Spinoza)提出了一个类似的观点,他的批评者将其等同于无神论,这导致了他被逐出教会。斯宾诺莎认为,如果上帝是无限的、独立存在的,那么一切存在的事物必定是上帝的表现。斯宾诺莎的上帝就是自然本身:无处不在,非人格化,不可思议。
如果上帝是自然本身出现的秩序呢?
泛神论否认拟人化的创造者,因此它也经常被指责完全否定神性。正如19世纪德国哲学家亚瑟·叔本华所指责的那样:“泛神论只是无神论的委婉说法。”叔本华认为,泛神论既信奉科学的世界观,又执着于宗教的细枝末节,所以最终什么也没说。叔本华认为:“称世界为上帝并不是要解释它,只是用世界这个词多余的同义词来丰富我们的语言。”或者正如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最近所说:“泛神论是性感的无神论。”
无论是有神论还是无神论,这些批评人士都认为,上帝唯一能做的就是一个超凡的、阳刚的君主。除掉"他"你就除掉了神性。在这种假设下,宗教和科学之间的对话不过是一场乒乓游戏:一方说君主存在,另一方说他不存在。但在泛神论的多元宇宙中,我找到了一种更有效的方式来谈论我们所谓的神性。
如果上帝是自然本身创造性涌现的秩序呢?在这种情况下,泛神论和无神论之间的区别可能是情感上的。自称是泛神论信徒的爱因斯坦写道,他体验到了一种“宇宙宗教感”,对宇宙的“崇高和奇妙秩序”有一种持久的敬畏。他不是一个人。对于德国神学家弗里德里希·施莱尔马赫(Friedrich Schleiermacher)来说,宗教是一种对整个宇宙在其每个部分中运行的感觉。或许泛神论和无神论的区别在于伦理。正如新异教徒、生态女性主义者、激进环保主义者、新万物有灵论者,甚至一些生物学家所提出的,西方对上帝和世界之间的对立似乎支持了我们对自然的开发。所以,如果上帝就是世界,我们是否会更倾向于关心它?或者可能是概念上的区别:将神性编码为具身的、进化的、多重的和多重的意味着什么?什么样的新神话和精神实践可能会从现代物理学的不太可能的领域中出现?
T对泛神论多元宇宙的思考促使我们提出一系列心理学、伦理学、哲学甚至神学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引起争议,而且最终肯定是无法回答的。但是,对于那些对科学和宗教的历史和未来感兴趣的人来说,这些问题应该会引起一场比关于超自然族长存在的烦人的辩论更有成效的谈话。
玛丽-简·鲁宾斯坦(Mary-Jane Rubenstein)是卫斯理大学(Wesleyan University)的宗教教授,也是这本书的作者《奇异的奇迹:形而上学的终结与敬畏的开启》和《无尽的世界:多元宇宙的多种生命》。
最新和最受欢迎的文章投递到您的收件箱!
观察:传奇电影编辑沃尔特·默奇谈形而上学的必要性。
这文章最初于2017年1月发表在《鹦鹉螺宇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