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如此浪漫

这条金科玉律出自猴子之手吗?

A.随着近年来许多富裕国家的经济不平等加剧,围绕不平等是否对国家经济有害以及对国民有害的问题展开了一场辩论。一个迷人的猴子行为视频剪辑(见下文),从2011年TED演讲由灵长类动物学家弗朗斯·德·瓦尔(Frans de Waal)所著,成为这一讨论中的一个令人惊讶的弹药。

视频展示了一个著名的2003年实验德瓦尔和他的同事莎拉·布罗斯南。它开始于一只卷尾猴因为把一块石头递给实验者而得到一片黄瓜作为奖励。猴子高兴地完成这项任务并收取报酬,直到她旁边的猴子因为同样的工作而得到更令人满意的奖励,一颗葡萄。然后,第一只猴子从笼子里扔出不讨人喜欢的黄瓜。在这项研究中,如果猴子看到另一只猴子得到葡萄,而他们自己继续得到黄瓜,他们通常会拒绝交出一块石头。

弗兰斯·德·瓦尔他说,他对灵长类动物的研究表明,“公平和正义不是智力产物,而是我们通过理性得到的东西,它们嵌入在基本情感中,其中一些在其他灵长类动物中也发现了,”可能是通过共同的进化史。“这基本上就是你在这里看到的(占领)华尔街抗议,”德瓦尔在视频的结尾说。如果他关于公平的观点是正确的,那么关于不平等的争论就具有了生物学上的必要性——更大的平等可以被视为事物的“自然秩序”,而不平等则是一种内在的破坏性力量。正如德瓦尔自己在他的同理心的时代在美国,我们建立一个稳定社会的能力部分取决于知道我们人类是什么样的动物。

对于一位社会正义活动家来说,来自猴子的信息似乎很清楚:同工同酬,任何忽视这一简单原则的社会都在扰乱根深蒂固的公平本能。但在科学界,布罗斯南和德瓦尔的经典研究非但没有解决公平的本质问题,反而引发了一系列研究,表明公平在灵长类动物和人类的互动中是多么复杂和脆弱。

如果你看了卷尾猴的视频(尤其是在一篇关于收入平等的博客文章的背景下),很明显,收入过低的猴子是在反对不公平待遇。但公平感可能不是驱使猴子行为的原因。假设实验中没有第二只猴子,只有一只猴子和一名实验者,他们分别拿着一碗黄瓜和一碗葡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猴子得到黄瓜作为奖励,她可能也会反对——不是因为这不公平,而是因为一旦猴子知道有葡萄吃,黄瓜看起来就不那么吸引人了。拒收黄瓜的猴子可能不太像一个政治抗议者,而更像一个两岁的孩子,在满眼都是满满一罐糖果的情况下,挥舞着手里的苹果片。

为了证明公平,实验需要证明,当另一只猴子确实获得了更好的报酬时,猴子更不愿意做这项任务,而在这种情况下,更好的报酬只是一目了然的。当这种控制被应用时,研究的结果是混杂的:一些灵长类物种,如高度社会化的卷尾猴,确实对社会不平等表现出敏感性,但黑猩猩通常似乎不太关注公平。

“这基本上就是你在这里看到的[占领]华尔街抗议。”

总的来说,其他灵长类动物的公平证据比成年人的要少得多。猴子和猿类不会拒绝不平等的分配,如果食物是免费提供的,而不是用来交换任务的。在实验室中,当选择如何分配资源时,他们通常按照自己的兴趣行事,而人们更有可能与伴侣平等分享。在一个被称为“最后通牒游戏”的任务中,他们不会拒绝不平等的条件,在这个任务中,一方决定如何分配一些资源,另一方要么接受条件,要么决定双方都得不到任何东西。人们经常为了表达对不平等待遇的蔑视而牺牲资源,而黑猩猩则通常会接受他们能得到的一切,无论公平与否。

人类和其他动物之间的实验比较是出了名的棘手,灵长类动物不以实验中测量的特定方式对不公平做出反应可能有很多原因。在某些情况下,动物可能已经注意到了一个不平等的结果,但实验装置并没有提供一个有用的反应选项,因为它们不能口头上反对这种不公正,我们可能永远也不知道它们对此的真实感受。在其他情况下,实验任务可能非常复杂,以至于动物无法完全理解其结果。因此,尽管有一些证据表明公平在动物行为中起着作用,但科学家们仍在争论这是否真的表明公平是我们与其他动物共有的本能。

研究这个问题的另一种方法是研究公平如何塑造人类儿童的行为;对公平的早期敏感性支持这样一种观点,即它至少部分是天生的,而不是完全是文化灌输的产物。

得到了鹦鹉螺必威开户官网

最新和最受欢迎的文章投递到您的收件箱!


事实上,婴儿在很小的时候就可以区分他人的公平和不公平行为。在一个研究在12到18个月大的婴儿观看的短视频中,一个“公平的”动画角色给另外两个角色各一个玩具,而另一个“不公平的”角色给一个角色两个玩具,让另一个空着手。随后,研究人员向孩子们展示了公平和不公平的人物的照片,并要求他们从中挑选一个。17个婴儿中有14个选择了公平的性格,而不是不公平的性格,这表明婴儿在能够进行道德和伦理对话之前,就很重视他人的公平。

但研究表明,孩子们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把公平融入自己的行为中。如果三、四岁的孩子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他们确实会反对资源的不平等分配。但是,像非人类灵长类动物一样,当它们在不平等分配中获胜时,它们很少抗议。这让我们很难知道它是否不公平他们不喜欢的东西,或者只是得到的比别人少。

当孩子们意识到自己的社会声誉时,他们就会开始以自己知道受到他人重视的方式行事。

事实上,在决定如何分配资源时,学龄前儿童强烈倾向于让自己领先于他人;他们不仅可能要求比自己的份额更多,他们甚至表现出一种恶意的倾向牺牲如果资源意味着他们可以比其他人拥有更多。A.研究Mark Sheskin和同事的研究表明,当让5岁和6岁的孩子在给他们自己和另一个孩子分配两个奖品代币,自己要一个,不给另一个之间做出选择时,5岁和6岁的孩子更喜欢后者。如果人类倾向于重视公平——对婴儿的研究表明这是正确的——那么似乎公平的抽象概念必须与其他更自私的冲动作斗争。

直到接近8岁的时候,孩子们才表现出强烈的均分资源的倾向。即便如此,他们可能更关心出现对别人公平而不是实际的公平。在研究在亚历克斯·肖(Alex Shaw)的带领下,6至11岁的孩子们必须决定如何在自己和另一个孩子之间分配一个好奖和一个小奖。他们被告知,他们可以选择谁得奖,也可以掷硬币决定结果。年龄较大的儿童(9岁至11岁)53%的时间选择抛硬币,而年龄较小的儿童中这一比例为37%。但当他们被允许私下掷硬币并报告结果时,“公正”的掷硬币在62%的时间里神奇地对他们有利。这表明,即使是年龄较大的孩子,不公平本身也不一定会造成痛苦,至少不足以让他们放弃好的奖励。但随着孩子们意识到自己的社会声誉,他们开始以他们知道别人重视的方式行事。

当孩子们接近成年时,他们表现出一种稳定增长的趋势,即平均分配资源,甚至利他地分配资源。但矛盾的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他们可能会在某些方面变得不那么平等。Ernst Fehr和他的同事们发现如果孩子们被告知其他孩子来自不同的学校,而不是被告知他们属于同一所学校,那么他们更有可能剥夺同龄人的资源,甚至会让他们自己付出代价。这种对来自不同群体的成员的偏见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尽管从整体上看,青少年比更小的孩子表现得更自私。换句话说,他们总体上表现得更慷慨,但对待群体内和群体外的成员更不平等。例如,8岁和9岁的孩子对群体成员做出恶意选择的几率分别为41%和44%,而12岁和13岁的孩子做出恶意选择的几率分别为17%和33%。

越来越多的研究指向的结论远比简单的“我们渴望平等”更为微妙。最终,知道我们是什么样的动物也许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公平到底在多大程度上是与生俱来的,灵长类的价值,而不是我们非凡的现代时代的产物。

朱莉·塞迪维(Julie Sedivy)是卡尔加里的作家和语言科学家,她的工作范围从科学到文学,包括科学和文学之间的一切。她曾在布朗大学和卡尔加里大学教授语言学和心理学,并出版了一本教材(语言在心里)在快速发展的心理语言学领域的研究。她最近的一本书是一本文学散文集(《等待:散文选集》),与罗娜·阿尔特罗斯(Rona Altrows)合编。

这篇经典的事实如此浪漫的文章最初发表于2014年5月

参加讨论